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 版)的通知
工信部联科〔2025〕6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市场监管局(厅、委),有关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组织和专业机构: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加强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切实发挥标准对推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我们组织编制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智能制造是基于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自学习等功能,旨在提高制造业质量和创新能力、效率效益和柔性的先进生产方式。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从生命周期、系统层级和智能特征等3个维度对智能制造所涉及的要素、装备、活动等内容进行描述,主要用于明确智能制造的标准化对象和范围。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1. 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涵盖从产品原型研发到产品回收再制造的各个阶段,包括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价值创造活动。生命周期的各项活动可进行迭代优化,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等特点,不同行业的生命周期构成和时间顺序不尽相同。
(1)设计是指根据企业的所有约束条件以及所选择的技术来对需求进行实现和优化的过程;
(2)生产是指将物料进行加工、运送、装配、检验等活动创造产品的过程;
(3)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4)销售是指产品或商品等从企业转移到客户手中的经营活动;
(5)服务是指产品提供者与客户接触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
2. 系统层级
系统层级是指与企业生产活动相关的组织结构的层级划分,包括设备层、单元层、车间层、企业层和协同层。
(1)设备层是指企业利用
传感器、
仪器仪表、机器、装置等,实现实际物理流程并感知和操控物理流程的层级;
(2)单元层是指用于企业内处理信息、实现监测和控制物理流程的层级;
(3)车间层是实现面向工厂或车间的生产管理的层级;
(4)企业层是实现面向企业经营管理的层级;
(5)协同层是企业实现其内部和外部信息互联和共享,实现跨企业间业务协同的层级。
3. 智能特征
智能特征是指制造活动具有的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自学习、自适应之类功能的表征,包括资源要素、互联互通、融合共享、系统集成和新兴业态等5层智能化要求。
(1)资源要素是指企业从事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或工具及其数字化模型所在的层级;
(2)互联互通是指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通信协议与接口,实现资源要素之间的数据传递与参数语义交换的层级;
(3)融合共享是指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信息协同共享的层级;
(4)系统集成是指企业实现智能制造过程中的装备、生产单元、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之间,以及智能制造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功能互连的层级;
(5)新兴业态是指基于物理空间不同层级资源要素和数字空间集成与融合的数据、模型及系统,建立的涵盖认知、诊断、预测及决策等功能,且支持虚实迭代优化的层级。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深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部署要求,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强化标准支撑引领,统筹推进国内国际标准化工作,持续完善智能制造标准工作顶层设计,以高质量智能制造标准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统筹规划,前瞻引领。加强“国家+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加快基础共性、关键技术、行业应用等重点标准制修订,发布一批前瞻性、引领性标准。
需求牵引,应用拓展。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标准化需求,聚焦产品全生命周期、生产全过程、供应链全环节,构建典型场景标准群。以标准应用项目和贯标行动为工作抓手,释放智能制造标准应用效能,固化技术创新成果。
立足国情,开放合作。结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紧跟国际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系统规划布局战略性、先进性国际标准。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分享成熟中国标准化方案,共同制定智能制造国际标准,不断提升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国际化水平。
到2026年,制修订100项以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构建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快制定智能检测、智能物流等智能装备标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工业软件标准,智能设计、智能管理等智能工厂标准,供应链建设、供应链运营等智慧供应链标准,数字孪生装备、人工智能工业应用、工业数据流通等智能赋能技术标准,网络协同制造、产销一体化运营等智能制造新模式标准,工业无线网络、工业网络融合等工业网络标准,探索标准研制新方法,固化成功经验和创新成果,形成典型场景系统解决方案标准,引导企业应用标准指导实践,构建企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